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導讀 加入收藏 設為主頁
網站首頁 學校概貌 學校新聞 校園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資訊 校際交流 學生園地 實驗校友 圖說實驗 國 際 部 新 疆 部
 您當前位置: 實驗之窗網站 >> 實驗校友頻道 >> 激情歲月 >> 正文
新聞正文 閱讀底色:杏仁黃  胭脂紅  青草綠  淺青藍  灰  銀河白(默認色)    新聞屬性:熱門 推薦 

我家三代實驗人

新聞來源:新聞中心   新聞作者:1994屆校友 李翔宇   責任編輯:   新聞發布:
字體大。 超大          字體顏色:字體顏色     發布時間:2019.05.30
      遼寧省實驗中學建校七十周年紀念活動結束后,我的父母帶著學校的紀念冊和紀念章去大連看望84歲的老校友四爺爺。我把父母看望四爺爺的照片發給負責校慶籌備活動的我初中時代的語文老師趙志彥老師。她驚嘆:你們一家三代實驗人!細細數來,從爺爺家到姥姥家,我們家共有實驗畢業生13人,教師1人。
我家的實驗“花名冊”:
序號
姓名
稱謂
身份
在校時間班級
備注
1
陰兆琛
五姥爺
物理教師
1976-1979年
 
2
李玉瑄
四姑奶
學生
1950年入校 后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
肄業
3
李健
四爺爺
學生
1956屆高16班
 
4
王鐵虹
大姨
學生
1959屆初42班;1962屆高三(4)班
 
5
李長白
父親
學生
1963屆初三(2)班;1966屆高三(3)班
 
6
余栗
母親
學生
1967屆初三(3)班
 
7
余鋒
舅舅
學生
1968屆初三(4)班
 
8
張麗莎
舅媽
學生
1971屆九連九排
 
9
李清江
三叔
學生
1970屆十連六排
 
10
張一北
三嬸
學生
1970屆十連六排
 
11
李衛
四叔
學生
1976屆九年(1)班
 
12
李翔宇
本人
學生
1994屆初三(2)班
 
13
高悅
表妹
學生
1995屆初三(2)班
 
14
李潔宇
堂妹
學生
1998屆初三(1)班
 
 
      如果不是這次仔細地追溯爺爺姑奶、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們的往事,我也沒有辦法體會在同一座大禮堂的門前,每一代人實驗人都曾留下鮮活的青春印記,于是我策劃了一次我們家實驗校友交流活動。
                                第一個講述者:我的四爺爺李健 1956屆高16班)
      1950年初,大哥大嫂把媽媽、四姐李玉瑄和我從山東接到沈陽和他們共同生活。不久后大哥先后帶著四姐和我報名投考剛剛成立的東北實驗學校,四姐和我都順利地被錄取,入校學習。
    1950年12月,解放軍工兵技術學校來學校征兵,四姐帶著滿腔的愛國熱情第一批報名參加志愿軍。她和3位老師,200多名同學順利入伍,于12月19日前往長春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護理崗位培訓。1951年初,她開赴朝鮮戰場,成為工兵部隊的一名衛生員。
 
照片:195012月,四姐和參加志愿軍同學揮別母校

      1954年,四姐平安歸來,進入衛生學校參加系統學習。畢業時她服從學校的分配,前往位于大連市松樹鎮的遼寧省麻風病院報到。她在那里全心全意地工作,度過了30余年的遠離人群的生活。   

照片:四姐李玉瑄()回國后和戰友的合影
      留在實驗學校里的我因為年紀小沒有報名參軍,繼續專心學習。美麗的校園里留下了我意氣風發的青春的回憶。

   
   
1956年,我順利考取北京航天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后在沈陽軍區606所做飛機發動機研究,直至1985年工作調動至大連港務局。
    我熱愛的實驗園,她澆灌了我的青春,給了我知識和理想,讓我有能力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自己的微薄貢獻。直至今天,遼寧省實驗中學仍然是我心中的驕傲。

                               第二個講述者:我的大姨王鐵虹1959屆初42班;1962屆高三3班)
      1956年春天,小學畢業前夕,小學的老師帶領我和同學們到實驗中學參加初中的入學考試。實驗中學的操場好大,站滿了一排排來參加考試的學生,場面好壯觀,待考的我心里不由得有一絲小緊張。很高興我最終被錄取了。那時的班號大概是自建校以來按照開班數量依次排下來的,秋季開學時我被分在初42班,班里共48人。我們的班主任趙啟春老師教數學,他的愛人吳老師教文學,兩人都非常年輕且優秀。在我們讀初二的時候,他們夫妻二人為響應黨的號召支援山區教育,離開了實驗中學去鳳城中學任教。我一直很感念他們對我的教導。
      初中時的我們都非常貪玩,課余時間經常鉆進花壇樹叢中,偷吃綠綠酸酸的燈籠果,還有橙紅色的微甜的小果子;傍晚時分在樹蔭下觀察蝴蝶和蜻蜓棲息在被樹葉遮掩的樹干上;親眼目睹蜘蛛吃掉被蛛網粘上的蜻蜓的全過程……
      學校里有很多記憶深刻的活動,比如愛國衛生運動時我們班幸運地被分到圖書舘,終于可以隨便翻閱平時只能等圖書管理員取出來借閱的圖書了。還有每年元旦各班及全校的內容豐富多彩的新年晚會,每年蘇聯十月革命節的俄語晚會,都給我留下美好的記憶。這一切有賴于當年何宗傳校長帶領實驗中學的老師們秉承先進的教育理念。
      升入高中后我在高43班,我們的班主任是趙忱老師。當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由于中學生定量比較高,高中一年級時情況尚可,后來由于各種物資都供應緊張,伙食水平自然有所下降。
      有一天在班級里,趙忱老師突然宣布由我來擔任伙食委員,這著實讓我吃了一驚。從上小學起我始終是班級里年齡最小的,個子最小的,一直是一個不起眼的人,我怎么也沒想到趙老師會信任我來擔當這樣特殊的時期增設的特殊的班委。感謝趙老師,使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信任,也使我學會了擔當,懂得了責任。


照片:1962年高中畢業照趙忱老師在二排左三,我在一排左一

      1962年7月,告別了實驗園,我考入了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畢業后南下重慶參加工作,直至退休。
      我有幸在實驗中學學習生活了六年,這是我人生道路上最值得回憶的六年,感謝母校,感謝所有的老師。

                               第三個講述者:我的父親李長白1963屆初三2班,1966屆高三 3班)
      1960年我順利地考入遼寧省實驗中學。六年的學習生涯讓我和同學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每一位老師點滴的教誨和以身作則的示范,影響了我的一生。
      初中階段我的班主任是朱若雪老師。記得一次班會上,她指出某位同學的缺點,那位同學很不服氣,當面頂撞,年輕的朱老師被氣哭了。作為旁觀者的我們覺得老師的批評很中肯,不能理解為什么同學卻那樣不講道理。后來朱老師依舊平等地對待那位同學,諄諄教導,從未對他另眼相看。朱老師對待學生的樣子,成為我下鄉后在中學教書時的榜樣。
      高中階段我的班主任是教數學的于長盈老師。他的業務能力讓我深深佩服。記得有一次一位自學了微積分的同學自信滿滿地給老師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老師清晰明確地指出他的問題所在,讓那位同學心服口服,而一旁的我因為什么都聽不懂而對他們心生敬畏。于老師對于數學的專業態度和高深造詣成為我學習的標桿,讓我在后來讀物理專業時,從不敢懈怠。
      還記得一堂幾何課上,趙忱老師在講解一道很難的題目,一位同學舉手問老師:“學這個東西有什么用?能直接應用嗎?”這其實也是我們解難題的時候經常在心里犯嘀咕的問題。趙老師說:“知識是一張網。就好像捕鳥一樣,抓到一只鳥有時只用到一個網眼兒,但是能說這張網上別的網眼兒就沒有用嗎?不是的。很多知識是不能直接應用的,但是所有的知識幫你結成一張知識的網,最終為你所用!边@段話對于我來說仿佛醍醐灌頂,讓我明白在學習上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追求立竿見影,必須著眼長遠,又立足當下,踏踏實實地下功夫。
      1970年代,我從下鄉的昌圖縣東嘎鄉考入鐵嶺師范學院,很驚訝地偶遇了高中時代的副校長李人樸老師。文革開始以后,他幾經輾轉,最終來到鐵嶺師范學院任教。李老師見到我,十分親切地打招呼。從那以后,他時常找我去他的單身宿舍,關心我的學習和成長,不論有什么好吃的,他總是帶上我一起改善生活。
      六年的實驗生涯,讓我從老師們身上承襲了正直求真的精神。在最困難的歲月里,保持著對祖國的熱愛,對知識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
      1977年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在離開實驗園十年后,我順利考入遼寧大學,成為當年物理系年紀最大的學生,和比我小很多歲的年輕人們一起學習,我從沒感到困擾。實驗園的精神鼓舞著我把握機會,腳踏實地地學習知識,改變命運,貢獻社會。
                               第四個講述者:我的母親余栗1967屆初三3班)
      1964年,我追隨著姐姐王鐵虹的腳步,如愿考入實驗中學初中部學習。我的班主任是年輕的華熙云老師。華老師像個大姐姐一樣信任我們,關愛我們。
      1966年寒假,正值春節前夕,我們十幾名同學心血來潮,私下商量想去郊區公社慰問演出。說走就走,我們當天徒步近20公里來到沈陽北部郊區的造化公社的一個大隊,有幾名同學甚至都沒來得及跟家里打招呼。因為曾經在這里參加學農實踐,公社的社員和隊長都認識我們,他們熱情地接待了我們,讓我們在小學教室里把課桌拼起來做舞臺進行表演。我們又唱又跳,賣力地表演,臺下的群眾也給予了熱烈的響應。
      演出受到歡迎,讓我們既興奮又欣喜。整理好教室后,天色已完,社員們挽留我們在大隊部留宿。我們開心地答應了,卻完全忘記了有些家長還不知道我們的行蹤呢。他們當晚焦急地去學校找孩子,和其他家長互相溝通,才知道了我們的大概情況。第二天上午我們興高采烈地回到學校。華老師看著我們一個個意猶未盡的樣子,又心疼,又后怕。我們怯生生地望著華老師,她最終沒有批評我們,而是肯定了我們的熱情,然后叮囑我們必須注意安全,要得到師長的允許才可以行動。一番教育之后,她帶著我們十三人來到北行的一家照相館,拍了一張合影,并在底片上刻字留念。

照片:1966年寒假 華熙云老師(一排中間)帶著慰問演出歸來的我們合影留念(我在二排右二)

                               第五個講述者:我的舅舅余鋒1968屆初三4班)
      少年時代,我的大姐王鐵虹,二姐余栗先后考入實驗中學。在我心目中,實驗中學是令人向往的知識殿堂。
      1965年,我也順利地考入這座殿堂。剛剛入校,班主任李家驥老師就讓我當圖書委員。這是一個小學里沒有的職位。小學里課外閱讀都是自己能找到的有趣的小人書。當上圖書委員以后,我認識了圖書室的曹鴻章老師。曹老師不茍言笑,面部表情永遠平靜,語音語調永遠平靜,但是他工作中從來一絲不茍,勤奮細致。一刻不停地淘氣的十三歲的我,在他的身邊漸漸地沉穩下來,一步步走進知識的海洋,并在今后的人生中,從來沒有放棄從各種途徑獲取知識,獲取力量的學習。
      我的五叔陰兆琛,曾經是東北工學院教師,文革期間下放五七干校,1976年返回沈陽,受到實驗中學的邀請入校任物理教師,與徐秉義、徐榮環老師成為同事。1979年他再次工作調動至新樂七二一工人大學任教。在離開實驗中學后,他與曾經共事過的老師們仍然保持著聯系。五叔也是我們家有著實驗淵源的一員。(注:我家本姓陰,父親參加革命時改姓余,于是我們這些晚輩隨父姓)

                               第六個講述者:我本人 李翔宇(1994屆初三2

      小學畢業后,我特別開心可以成為爸爸媽媽的校友。
      厚厚的磚墻,長長的走廊。那幢散發著舊年代氣息的工字形教學樓,至今仍然偶爾會在夢中出現。
      每天早上在教室的門口,值日生同學會早早站在那里,迎接每一位同學進教室。大家彼此鞠躬問好:
      “早上好!”
      “早上好!”
      雖然只是一句簡短的問候,卻可以讓那些平日里幾乎沒有交集的同學看到彼此的微笑。
      這只是實驗園里小的不能再小的一個傳統,但每次回想起和一個學期都幾乎說不上一次話的同學的互相問候,仍然能讓我由衷地笑起來。
      對我們的班主任鐵玉老師,最初的印象真和她的姓氏一樣“鐵面無私”。她板起臉來的樣子,總能讓嘈雜的教室頓時鴉雀無聲。
      初二的時候,有一天上課她走進教室,我們發現,一直留著長尾卷發的她忽然剪了短發。因為害怕她的嚴肅,大家都只能小聲地驚嘆。鐵老師一改常態,用一個選擇疑問句開場:
      “Do  I  look  older  or  younger?”
      “Younger!”大家都釋然又默契地高聲回答她,然后老師和我們一起笑了起來。
      那一刻才明白,原來鐵老師并不想板著臉對我們。她只是一直緊張我們的學習、紀律、安全、衛生等方方面面,從不敢放松。
      初三的冬天,學習氛圍已經非常緊張。忽然一場大雪讓教室里的我們心癢難耐。鐵老師看穿了我們的心思,和學校打了招呼之后,直接把全班帶到北陵公園,讓我們痛痛快快地打了一個下午的雪仗。那天老師也不忘背上她的照相機,留下了很多珍貴的瞬間。

      很多年后,我們班有了自己的網上校友錄,同學們紛紛留言問候老師。
      鐵老師留言說,她的女兒去北京上大學之前,留給她一本小學時的日記,里面寫滿了對媽媽只關心學生卻冷落了她的嫉妒和傷心。她每天都在心里吶喊,希望媽媽多關心她,少一點對學生的關照。鐵老師說,看到女兒的日記,她哭了,她感到對女兒有很多歉疚。但是看到同學們的留言,看到大家都還記得她,想念她,愛她,讓她覺得那幾年的付出都很值得。
      看到老師的留言。我也濕了眼眶。作為鐵老師的課代表,我知道三年里老師為我們付出了多少。青春期的我們有多頑劣,有多叛逆,鐵老師就承擔了多少壓力,付出了多少心血。雖然說起來都是些小事,但是老師對每一件小事的處理,都在不經意間灌注進我們的心里,讓我們一點一點茁壯成長。

照片:19925月 初一(2)班全體女同學在大禮堂門前合影 (李翔宇在前排右三)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阿姨,還有我和我的同學們,懷念的是留在實驗園里的青春歲月,我們共同珍視和感激的是實驗的園丁們一代一代留給我們的,幾十年不變的永遠保持純真擁抱理想的印記。這枚枚印記并非多么轟轟烈烈,并不靠每一張成績單,每一份獎狀,每一個成就,或者每一張錄取通知書留下來,它靠著每一位老師對信仰和理想的堅守的行動,留在了 每位學子的身上,留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里。
      這枚枚印記在走出校園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曾經顯得不合時宜,甚至格格不入。但是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我們總能越來越清晰地感受到,這枚枚印記是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早已經融化在血液里,落實在行動上。

20195



   上一篇文章:低調的盛宴,校友的狂歡
   下一篇文章:我為實驗而歌
推薦新聞   
熱門新聞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九九视频国产精品免费@在线毛片欧美乱码@AV大全专区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在线观�?